2022年春季学期第1次学术沙龙

这次学术沙龙由零字班进行,主题为阿尔兹海默症。

首先由张芷蕙子和杨粤轩同学简要介绍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现状与历史。阿尔兹海默症目前在中国有庞大的患病人群,患病时间长,治愈率低,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阿尔兹海默症最早发现于1906年对尸体的解剖,随后在1986年确定了诊断标准,在最近,人们找到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生物标记物。

然后,由贾宏哲和刘悰同学为我们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阿尔兹海默症第一阶段为认知损害包括短暂记忆的丢失,随着进程发展,患者逐渐出现阅读问题,严重认知障碍乃至视觉障碍。在病理学方面,患者会出现淀粉样斑块,突触与神经元会减少,Aβ蛋白与Tau蛋白出现异常。同时,患者也会对家庭产生重大影响。

接下来,由张驰,童琳杰和杨健藩同学为我们带来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的简介。Tau蛋白负责维持微管的稳定性,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使得微管解聚,抑制细胞运输,导致神经元损伤。β-淀粉样蛋白假说指神经细胞外过度积累的β-淀粉样蛋白假说会造成神经元损伤,最终导致老年痴呆症。其他可能的病理机制包括胆碱能神经元下降,APOE假说,将阿尔兹海默症作为3型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的动物模型包括转基因老鼠的早发性阿兹海默症模型,已经灵长类的迟发性阿尔兹海默症模型。

然后由刘迪和董令仪同学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与预防。诊断标准包括NINCDS-ADRDA,应用了biomarkIWG-2NIA-AA等。预防手段包括初级预防与次级预防。初级预防通过患者的特征,次级预防通过biomark来对出现症状前的人群进行预防。

接下来由陈柯尧和李可兴同学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治疗药物包括NMDA受体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抗Aβ抗体等。另外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E,雌激素等。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学治疗,面向情绪、认知与刺激。

最后,牟融祥与张栩月同学给出了总结与讨论。

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提问。


(感谢李浩成同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