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史小婧-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The Light of Holyland

——记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暑期交换

                                                                                                                            生01 史小婧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堂班组织的海外实习项目,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下简称特大)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科研实习。我在导师Gali和师姐Olga的指导下进行了有关泛素化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与其它四位同学一起,在工作之余四处走走感受到中东地区的别样风情。

 以色列或者说中东地区,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过陌生,在决定去以色列之前我对它的全部了解只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各媒体的国际新闻,二是各种关于犹太民族的哲理小故事,而两个月的亲身经历则告诉我:这两个渠道,都不靠谱!首先,特拉维夫还是很安全的,出入公共场所都要安检,任何人进入学校大门都要查证件,据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背着枪的士兵满街晃也不觉得奇怪。但是,以色列人对于自杀式炸弹还是很敏感的,浩哥的包就两次被当做炸弹引起了小恐慌。其次,据说犹太人读的哲理小故事的主角都是中国人。

 因为想说的太多,很担心会把本文写成流水账,所以大概按照宫二先生说的练武三种境界来梳理本文,希望能够让结构更明确一些。

 

见天地


特拉维夫大学生命学院的科研水平与清华大概不相上下,甚至如果以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来衡量的话,清华还高好几筹。但是特拉维夫大学既灵活宽松又严谨高效的科研氛围和工作环境是值得清华学习的。说那边的工作环境灵活宽松,是因为大部分人每天的工作时长是8个小时。这一点与清华博士们的作息差距甚大。我的老板对于手下PhD的工作时间没有很严格的要求:我在以色列的两个月内,带我的师姐经常需要提早(下午两点)回家接小孩,或者请几天假在家陪小孩,老板每次都很爽快地准假。这一方面是因为犹太人十分注重陪伴家人(特别是孩子),所以老板能够理解师姐的需要;另一方面老板看重的是工作的效率而不是盲目地投入时间。

说到特拉维夫大学科研氛围的第二个特点——“严谨高效”,严谨高效太过抽象,那么具体一点就是三个字——“好习惯”。带我的师姐有三本实验记录本,一本在办工桌上用,一本在实验台上用,一本在电脑里;办公桌上那本用来在每天结束时写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第二天来到后只要按照本子上所列一项接一项完成即可,不需要再花时间思考今天要做什么;实验台上那本用来记录每个实验的细节,比如加多少酶切几分钟;电脑里的电子实验记录则记录了每个实验的plan和result,所有实验结果都用拍照或者扫描的方式存成电子版,方便以后使用。实验室的电脑都是联网的,如果其他人对师姐的实验有疑惑,可以直接从自己的电脑上查找她当时的实验记录。虽然看起来keep这三份实验记录实在是有些麻烦,但是一旦变成习惯就会使得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除了带我的师姐之外,实验室其它师兄师姐也各自有各自的好习惯,虽然每个人的工作风格不一样,但是追求更高效率的宗旨是一样的

 

见众生

 

在以色列增长见识最快的方式是与人聊天,非常幸运我遇到了一群非常喜欢与人交流的伙伴,每天午餐和咖啡时间的交流是我更了解以色列也更了解以色列人。Gali是实验室的老板,也是实验室里的第一大“话唠”,“话唠”在这里绝不是贬义,因为他这个“话唠”简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跟他聊天十分有趣而且分分钟都会学到新东西。某次我从耶路撒冷回来,他花了近15分钟的时间向我解释为什么Mount Olives一边是沙漠一边是绿洲,截然分明。Noa是实验室里的年纪较轻的师姐,最近在facebook上发数篇有关免疫和疫苗的科普文,与一些不愿为孩子接种减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妈妈们论战,每次见到她都要被普及一遍免疫学的知识。Ilan是实验室的师兄,那天举着一篇paper对我说:“Xiaojing, they’ve already done what I plan to do.”我跟他说听说结构就是竞争很激烈,中国的phd们每天都工作到十一二点呢。他思考了一会儿说:“I won’t give up my life.”Dorin是TAU的本科生,她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健身教练,在Youtube上还有自己的channel。Gabi是隔壁实验室的老板,我经常看到他亲自在做实验,暑假里我们一起为他庆祝了72岁的生日。所以,总结一下,以色列的科研工作者对于知识有着纯粹的兴趣,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还广泛涉猎其它领域;他们觉得自己有义务普及科学,使得那些不懂科学的人生活地更科学;虽然醉心于科学,他们还是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并且在生活与科研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这样的平衡一直持续直到他们老去。

 

 

见自己

 

在以色列的这两个月让我坚定了以后从事科研工作的想法,因为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工作和这种工作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受特拉维夫大学和Prag’ Lab 超和谐的科研氛围的影响。另外,走出国门以后,对于“中国人”这三个字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部分犹太人对于中国是很感兴趣的,因为两个国家同为文明古国,都有很深的历史积淀,并且在文化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据说在以色列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即将取代犹太人成为推动全球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所以,他们很想知道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作为他们很多人认识的第一个中国人,感觉亚历山大。每每跟他们介绍中国的文化、社会现状时,一方面民族自豪感爆棚,一方面又懊恼自己对祖国的了解还不够深刻,不能给他们展示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关于项目

特拉维夫大学的项目与“英美加”的项目的不同点在于,我们去到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地区,它是世界三大一神教的发源地,我们感受到不同于东方(中国)和西方(英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特拉维夫大学的某些实验室在科研水平上也许不如“英美加”的学校,但是在除了科研以外的地方收获是巨大的。上面的总结我只写了在特拉维夫大学里面的见闻,事实上我还四处转转(并不容易,因为sabbath没有公共交通),去了Jerusalem、Haifa、Caeserea和Gali家所在的Kibbutz(类似于人民公社)….Kibbutz的经历和老板一家的故事写下来绝对是一个传奇,可是因为篇(shi)幅(zai)所(tai)限(lan),这次就不赘述。总之,感谢学堂班为我们提供这个机会,感谢特拉维夫大学的热情接待,希望这个项目能够长久地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