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翔-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境外交流个人总结

姓名 王意翔  学号 2012012417  班级 生23 

实验室成员:Daniel Michaelson, Shira Simonovitch et al.

实验日期及地点 2015.07.03-2015.08.15

Tel aviv University, Israel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此次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交流的几点体会

1.  自由的氛围,严格的作风,细致的关怀

感觉以色列实验室的氛围更加自由,大家在实验室内更加放得开一些。实验室里有个会打架子鼓的师兄,平时都会功放一些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并且师兄师姐们还不时随着节奏一起摇摆(当然不是在做实验的时候),使得整个实验室的氛围比较轻松自如,即使在做一些很枯燥的重复性工作也不会觉得很乏味。在自由开放的同时,实验的作风却十分严格,举一个小例子:跑胶前要将样品加热(100℃15min),有一次我看heater升温到99.6℃就想把样品放进去,但是被师姐阻止了,她说一定要稳定在100±0.2℃以内才能放入样品。我记得我曾经看过国内实验室的师兄做类似的加热步骤,有时候和目标温度相差一度时就把样品放上去了,这一个细节还是看出那边更加严格的作风。此外,带我上手的师姐对我也非常关照,在开始的一周,她会手把手地示范和解释每一个实验步骤(即使我在国内做过很多遍),保证我能把每一步都做好。后面当我完全独立进行课题时,有时看我独自做实验的显得比较无聊的时候,也会主动上来和我聊天(后来她跟我说,犹太文化中有一种更很重要的“陪伴(accompany)”的理念,就是不落下单独的一个人),以防我觉得很“孤单”,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大家每天上下班也都会跟每一个打招呼,老板在和我讨论任何一个问题时也会尽可能从多种角度详细阐述他的观点以免我产生任何误解,这些细节也都体现出实验室和谐的氛围。

2.  掌握过硬技术,培养思辨能力

虽然这次我使用的主要是IHCWestern Blot这样基本的实验技术,之前在国内也做过,但是重新开始上手时还是会有生疏的地方,而且各个实验室对于一些细微的条件有不同的操作,值得去细心学习和揣摩。此外,在实验中我遇到各个操作都很规范正确,但是结果依然不好的情况(比如Vglut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跑胶),这时候我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进行讨论,共同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发现不是因为我的操作有误,而是Vglut的一抗很不稳定,基本不能回收使用。这些细节上的推理分析也帮助我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其后我也通过重复试验摸清了ABCA1TGF-beta3的较好的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3.  不厌其烦,细心方能出成果

由于我检测的一些病理因子本身在两种基因型的小鼠中差别就不是很大,因此在稀释样本,上样跑胶,或者做免疫组织化学时的一些小细节可能就会使结果的显著性被误差所掩盖。由于这次我做的小鼠数量较多,稀释成不同倍数后样品量很大(第一次制备共将样品分装至1131EP管,此后部分浓度样品使用殆尽,又进行了第二次稀释样品制备,总计制备稀释样品超过1500EP管),因此在繁琐的重复中又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在这种时候做到心无旁骛还是很重要的。此外,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有助于对结果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排查,也是实验成果的重要部分。


总的来说,这次在以色列交流的机会可以说让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那里的科研氛围和文化,我觉得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可能在于大家讨论时的热情和激烈。在国内的实验室,气氛通常相对来说沉闷一些,学生也不太常主动和导师交流或者去反对导师的见解,然而在以色列我们在讨论一个学术问题时当真能辩论地面红耳赤,学生也完全可以把老板说的节节败退,而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能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见解,对最终解决问题有较大的益处。在实验条件和环境上,清华可以说比特拉维夫大学更加“壕”一些,然而在学生在对科研问题上追求真理的这个氛围确实应该向以色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