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韵-耶鲁大学

暑研工作心得

——生41 林松韵 2014012383

在耶鲁大学的熊勇实验室,我进行了为期七周的暑期研修。我的课题是研究HIV病毒中一个病毒蛋白复合体的表达纯化手段,并希望获得足够高质量的蛋白复合体以用于结构的解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见识到了一系列性质独特的蛋白,提高了自己对结构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幸与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文化来了一个“亲密接触”。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美国见闻,以飨读者。

首先,我将介绍一下耶鲁大学的科研氛围和文化。耶鲁的科研比较纯粹,它追求一种对科学问题的完美回答,整体的科研氛围偏慢但稳重——科学问题的回答总是十分艰难的(相较于搞出一个夺人眼球的成果),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长期的坚持比短期的高效更为重要。“科研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冲刺”这句话对耶鲁大学尤其适用。在实验楼里,你会看到慢悠悠散步的教授和步伐缓慢却坚定的学生。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朝九晚五,一周五天),但是对一个艰难的问题却有着坚定的意志,并愿意长期花时间以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我的实验室导师熊勇教授,对我暑研期间所研究的蛋白复合体已进行了十二年的研究——他表示这纯粹是因为一种信仰和兴趣。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可以算是耶鲁大学总体生物学研究风格的一个典型。在这里,我想用“文化性”这个词来形容耶鲁的科研工作——你总是可以看到学生和教授们在休息室里拿着失败的实验开玩笑,而不是板着脸或者苦着脸地表达对实验失败的不满。在这里,科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娱乐活动。当然,这也可能不是普遍现象——只是耶鲁大学自身独特的地方。这是因为,耶鲁大学在法学等人文学科上表现极其出众,这些人文学科的气质和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科研的氛围,并最终将它塑造成一个缓慢,轻松而坚定的气氛。这和国内的科研氛围,尤其是清华的氛围有着巨大的不同。如此差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想谈一谈实验室管理的先进之处。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洁的实验室。实验室每天都有人进行仔细地清扫,确保实验室的洁净。不干净的实验室可能会导致实验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从而增加研究中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先进的实验台布施理念,集真空泵,天然气,水管于同一桌面,我可以方便地在桌子上同时完成各项实验而不需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实现这些实验。这一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体验——一个好心情对于成功的研究是很必要的。三是强大的后勤保证,各种一次性容器和专门负责清洗玻璃仪器的洗刷工人,还有专门负责药品整理的管理员,保证了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意取用容器并方便地找到药品。最后是强烈的垃圾分类存放的意识,这对于实验室废弃物的正确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应读者的关心,我不得不谈一下实验室外的美国生活。说来也十分惭愧,我对这方面没有像前两点那样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因为,每周的实验总是给我带来奇怪的问题,我不得不在周末的时候多花费一些时间查阅论文并拟定下周的实验方案(科研的趣味总是难以抵挡的)。再加上耶鲁所在的纽黑文是个小镇,也并无太多景点可供游览,所以我周末和平时的晚上总是更多地宅在出租房里整理资料或者练琴。这里我仅能给出对纽黑文这个小镇的评价。纽黑文是个安静的小镇,城区小而古老,郊区绿树密布,自然环境优美。美中不足的就是,白天的纽黑文是一个美妙的景点,而夜晚的纽黑文(尤其是城区)则会变成一个奇妙的冒险地,上演各种各样的都市传说。在我暑研的期间里,纽黑文一共发生了两起枪击案,这的确是十分刺激的。所幸我工作的实验室离耶鲁专门的公交站点很近并且远离城区,所以即使很晚回去,也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问题。不过仍然有件趣事值得一提,因为某些原因,我曾在晚上十点后在我出租屋边上的大街上练琴,在我练琴的过程中,被一个黑人小哥(应该是耶鲁的博士生)当成了卖艺赚钱的。由此我赚到了人生中靠演奏小提琴的第一份报酬——一个25美分的硬币。(在异国练琴的感觉还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