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运浩-多伦多大学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签证上的挣扎和心理上的煎熬,我们最终还是在718日抵达了多伦多。1个多月的科研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在这段时间内,还是产生了很多的思考。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吧。

    首先,第一点令我感触很深的是国外实验室严格的准入制度,主要体现在进入实验室的个人必须要经过网站上专门的培训以及资格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并且需要实验室的负责人签署相关的文件将责任细化。这点相比于清华的实验室而言确实领先了很多,但是这种现象也不是单纯的因为学校的区别,整个加拿大甚至是北美都有严格的实验室准入规范,这个方面确实值得我们进行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以及责任划分,也是保护每个人个人的实验安全。

    其次,实验室的废物处理也是一点令我感触颇深的点。在清华实验的时候,垃圾基本上都是扔进一个垃圾桶里,最多也是对于DNA染料相关的废物统一处理,对于动物尸体或者废弃物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但是以多伦多一窥整个北美的实验室来看,实验室的垃圾处理已经有一套非常细化的系统。简单来说,垃圾分为几个重要种类,有纸类等可回收垃圾、有化学制剂例如RNADNA等化学垃圾,有生物废物比如菌液或者培养基等。每种垃圾都有专门的垃圾袋和垃圾桶进行专门的分类和处理,并且每天会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公司来进行垃圾的回收和清理。相较于清华的各个实验室而言,已经是很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了,值得我们进行学习,最少也应该将实验室的生物活性废物进行专门的灭活和处理不能与普通的垃圾一样直接丢弃。

    第三点是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因为整个实验室是最新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并且租用了整整一个楼层的空间,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规划。整个楼层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实验区和工作区。两个区域通过数个门禁分隔,保证了实验区不会污染到工作区的安全性。并且,工作区集中了数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们,大家面对而坐,平时可以相互讨论以及聊天,整个实验室的氛围相较于清华而言更为活跃。清华的实验室更多倾向于将不同的房间划分到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管理,这样虽然简化了实验室的管理,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实验室封闭现象,很可能几年实验室工作下来隔壁实验室的成员名字都叫不上来,这点对于科研人员的发展和学术圈的构建而言都是很不利的。希望将来生命学院的实验室规划方面能够更加开放一些吧,并且这种开放的环境还可以促进除了学术交流之外很多的人际交往,我所在的实验室就经常举办实验室集体的酒会以及交流,促进实验室人员们的友谊,这点确实很令我感到羡慕。

    最后一点是他们对待科研的态度,清华的博士生对待科研的态度并非不如国外的科研工作者,但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之后,哪怕是对于科研再有兴趣,再有热情,也会在不断的工作和实验中消磨殆尽,并且这些工作还有一部分是强迫性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国外的生活节奏相比更合理,每周五天的工作时间,同时周末还能自由的安排时间进行放松以及调节。长久以来对于科研的效率和进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未来清华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改观吧,对于博士生的工作宽松一些,少一些硬性规定。

    很感激自己能够有一个多月的加拿大科研之旅,也很感激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导师和实验室成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