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予-香港大学


学校环境和教学氛围

我所主要工作的地方是百周年校园,整个新校区坐落在港岛的山上,毫无疑问是山中学校,从地面坐升降梯到顶层4/5楼,出来电梯结果到了新建筑的LG层(低层地下)和G层,一开始实在是很不适应,曾闻重庆乃山城,HKU似乎也有山中绝境之感,起伏堆叠仿若迷宫,直接与MTR站台相接,从建筑风格到楼层安排,与坐落在平原大地上的THU截然不同,来HKU参观的旅客,只会更加迷惑吧。

尽管如此,HKU内部的装潢结构还是很让人感到舒心的。只要是室内,就是空旷的大厅,几张错落的沙发,简约的售货机,温和的黄色暖光,与外界逼仄的HK完全不同,是一个开阔自在的环境。在这里,你也能看到熟悉的名字:李兆基,郑裕彤。


而从楼里面走出去,离开了天顶的遮挡,来到天空之下,你甚至能在半空中找到楼层里的草甸,颇有空中花园的感觉。教学楼出门,整个略显宽阔的过道,一半在建筑内,一半露天,却是整条两层的大学街,它既是连接学生与教学楼的走廊,又是遍布各种设施的商场。总而言之,颇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设施安排,带给我的是不同的生活体验,时而处于楼中,时而处于日下,其实你却一直在距离山脚不知几十米高的天空里。说到大学街,据说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不是图书馆,而是大学街的星巴克;相比之下,处于教学楼二层的智华馆,是学生自习的场所,然而暑假期间人迹罕至。Lab所在的社科学院心理学系,位于赛马会教学楼6层。整个建筑非常的淡雅,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暖心的灯光冲淡了没有窗户的闭塞感,毛玻璃隔开的办公室和独立的实验室房间对映成趣,是很有特色的规划。相比之下,THU的伟清楼略显闭塞,而医学楼和人环楼显得有些杂乱,HKU赛马会教学楼空间虽小,但却很舒爽。

暑假期间,常常能看到来自各地的暑校、Camp成员,来HKU参观学习,也有一批种族各异的志愿者带着他们到处转悠,虽然每一个Camp里成员的年纪相仿,不同的Camp却代表着不同的年龄段。暑期还能看到迎新营活动,虽然今年由于某些原因,似乎停办。夜晚九点后,偶尔能看到许多青少年在大厅围成数个大圈,举办类似紫操风情夜一般的情感交流活动。有几日的中午,会议厅还会举办企业和商界的一些大型活动。

要说到学术和学生活动,公告栏上总有着许多有趣的玩意,许多和THU类似,都是学生社团或者组织的文化活动,也有学校官方的一些社会、学术讲座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我从未发现过什么留学机构经验分享之类在THU泛滥成灾的Poster,也不曾见到English培训之类的——广东话义务教学互助组织倒是有一些,特别是为内地学生准备的。总体而言,更生活,更兴趣,更学术,不谈钱,不谈分,不谈怎么申。当然,也有社会科学特色:许多被试招募的告示,在这方面,倒是和THU差不多,但是告示的张贴却很有章法,公告栏被清楚分为学校/院系公示、自由张贴、学生会管辖、以及某些特殊协会专用,值得注意的是,在HKU,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自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更不用说他们还有单独的学生会楼。

总之,我所见到的不过是假期的HKU,相比于假期的THU,似乎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硬要说的话,更自由、更开放?在HKU,和美国的大学一样,是不存在所谓门卫和游客限制的,你也能在香港大学的石碑前看到驻足的游客,但是只有寥寥数人。这座位于港岛高耸山尖上的学校,倒也有几分象牙塔的意味。

8月30日,学生们的注册日,头一次在学校见到这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不由得感叹这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

Lab 风格

Lab 的风格算是很奇特了。Dorita是一位很有趣的女士。虽然是HK人,但是在Canada生活太久,比起广东话她更喜欢说英语。Dorita是很年轻的教授,lab也才没几年,只有三个博士生,一个RA也没有,但是我们却能在一个暑假同时做四个项目。由于是视觉为主的Lab,主要的实验仪器就是各种PC和各种眼镜还有光学设备,因此我整个暑假对付的都是程序的代码和电子元件——很典型的现代心理学x神经科学的做法。总体而言由于是暑假,氛围比较轻松,只需要把必需的任务完成即可,虽然三个项目都交给了我,但其实除了前期工作量也不是很大。就算是暑假,Dorita也会基本每天过来一次Lab,和我还有另一位实习生打招呼,顺带了解工作情况。我更喜欢这种能够自己掌握工作进度的感觉,而不是被细胞催着去传代。

Dorita女士真的是太平易近人了,由于她的帮助,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而我也渐渐认识到正是由于她的存在,我们的Lab才如此特殊,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我们应有的工作。同时,她也是一个忙碌而勤劳的人,不拘小节,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让我非常敬佩。我还记得挂在实验室的Lab Rule,第一条就是Don’t Cry, 让我感触非常深刻。

假期也不全是工作,由于一切都比较顺利,在完成Nature & Brain之后,我们甚至去Disney举办了Lab meeting,在这段经历中,我和各位Lab的成员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暑假的会议=暑假的回忆,让我感觉这整个lab都非同一般。此外,我还在Lab迎来了我的第21个生日,来自UCLA的实习生小伙伴很贴心的给我买了蛋糕,Dorita知道以后,从办公室特意给我准备了Brain LabMug 还有Lab Dog!同时,我们还作为被试参加了fMRI的实验,Dorita还特意把我们的大脑给3D打印了出来——作为Lab Member的纪念品。这种种都出乎我的意料——整个假期除了学习的充实,也有很多的惊喜。能够有一种融入集体的感觉,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归属感,也正是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的动力所在。

本地见闻

在历史的车轮里不停奔跑的仓鼠。由于大环境,假期我也不怎么多出门,没什么机会见识到太多的风土人情,不过还是有一些小细节印象深刻。

首先有一次在McDonald看到了一群聋哑人,似乎是社团,在很开心的用手语交谈。再是在大厦门口看见了为残疾人服务的义工组织在用车辆接送他们。我也在地铁等很多地方看见过坐着轮椅的人,甚至还见过盲人单独来坐地铁。残疾人也能很顺畅的出门,这对于我而言感触很深。

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神秘的语言习惯。在HK我更倾向于用英语交谈,但是也有人国语比英语好,用英语反而尴尬的局面,由于不会说广东话,每次都要思考自己到底说什么合适。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在HKU我认识的几位PhD学生,语言习惯都是粤语夹带英语,表示自己国语不行,但是操着两种语言无缝衔接还是很奇妙的现象。

去了Disney,发现Disney里面的展品和介绍也是粤语、国语、英语夹杂;果然Disney还是英语居多,但是粤语本土化也很不错,没去过上海Disney,不好做比较。

此外,也碰上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听说老板在暑期前半一直被一个来自美国的强烈渴望来这边做RA的学生骚扰,明明已经拒绝了,但骚扰手段从邮件到电话甚至到联系底下的graduate student,再到physically in HK,做这种事情真是一点也不好,何必呢,不过最后他好像还是死心了。

收获与心得

最后总结一下我在HKU学到了一些什么:

l  一个和谐的Lab与一个能够融入的环境是多么重要。

l  如果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意义,看到成果,那即使你付出了大把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l  明亮整洁的工作环境十分重要。

l  与人打交道很有趣。

l  英语口语也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难。

l  生活要积极向上。

Lab rule 铭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