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季学期第一次Journal Club

2015-11-14

       2015年10月14日,我们在清华学堂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Journal Club(文献报告)。本次Journal Club选取了Nature Photonics上的一篇论文。文章主要讲述了科研人员如何将GFP发出的荧光变成激光,除了体外实验,他们还成功地利用表达GFP的单细胞制成了激光,并通过让细胞吞噬用于多次反射的小球或注射油滴的方法,去除了对外在设备的依赖。这一项技术有可能为成像、分选等带来帮助。        对于学堂班的同学们来说,这样与物理学紧密联系的文章是第一次出现在Journal Club的舞台上。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回头查阅学习过的大学物理知识,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正如朱听老师所说,人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往往有一种越来越局限于自己所做领域的惰性,但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还是应该多学习其他领域的思想和方法。本次主讲的六位同学,陈修齐、曹议匀、... MORE
2015年清华生命科学博士生论坛

2015-11-09

     2015年11月7日至8日,学堂班集体出席并参加了2015年清华-安进“生命科学与医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作为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盛会,此次博士生论坛不仅邀请了施一公、吴畏等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的老师,还同时邀请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科研副所长邵峰,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主朱健康等知名华人科学家做大会特邀报告。 (学堂班老师和同学在博士生论坛上合影)        本次博士生论坛中,学堂班的成员们认真聆听各报告人的陈述,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思维的活力和朝气给参会的老师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字班的李晓璇同学展示思路流畅、数据图片详实、仪态大方,获得了总共五位的“优秀报告人奖”荣誉;二字班的曹议匀和陈修齐同学则因为制作精美的墙报和完整具体的介绍获得了总共五位的“优秀墙报奖”荣誉。 MORE
与施一公老师座谈

2015-10-31

“可乐中含有Citrate,可以加快能量代谢。”随身携带一瓶可乐的施一公老师就以这样幽默风趣的方式开始了下午的座谈。 施老师首先从分子生物学的起源,以及它与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说起,带大家回顾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包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开发与利用、重组DNA技术的发明等里程碑事件。紧接着,施老师把话题由世界转向清华,谈及清华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他非常庆幸当初做出了发展冷冻电镜技术这一项决定,并且相信这一技术将会极大地推进人类对于生命的认识。 (施一公老师与刘栋老师) 今年8月份,施一公老师的课题组在《Science》上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阐述Spliceosome的结构及RNA Splicing的机理。这一课题正是借助于冷冻电镜的技术才得以实现。在座谈中,施一公老师提到,除了技术、算法的改进,样品的制备也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他强调了一点,在科... MORE
三字班第二次学术沙龙

2015-10-24

      2015年10月17日下午,秋意渐浓,学堂班的同学们齐聚清华学堂,参加新学期的第一次正式活动。首先大家热烈欢迎了新生血液——9位四字班同学的加入,也看到了几位已毕业的学长学姐回归,让人欣喜。        此次的学术沙龙由三字班的8位同学承办,由李珍老师指导和二字班陈修齐同学的友情帮助,展示了关于Splicing的历史、工作机制、识别机制、alternative splicing的原理、与癌症、阿兹海默症和衰老的关联,以及最新的前沿研究方向。 (Illustration of RNA splicing. Copyrights of wikipedia.)        李珍老师和刘栋老师出席了沙龙,与全体学堂班成员认真参与、仔细听讲,对splicing这一RNA processing中的重要步骤又有了细节上的新认识。这次学术沙龙也是一个知识背景的补充,为下一周施一公老师关于splicesome的座谈做了铺垫...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