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吝易老师学术前沿报告
2021年5月29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吝易老师做客生命科学学堂班,为同学带来了一场以“My choices on the road of science”为主题的学术生涯分享。吝易老师于2020年9月刚刚入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助理教授,以及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一职。
吝易老师从童年时期的经历开始了今日的分享。从小到大,吝易“培养了一些比较刁钻的tastes”,最一开始,最喜欢的学科是外国语。但高考时,吝易与自己心仪的外国语专业失之交臂,最终进入了江南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对刚上大学的吝易来说,第一件事就是转专业。她用年级第一的成绩,最终转入了江南大学顶尖的生物工程学院。
在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学院,吝易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她逐渐意识到了生物的复杂性,并对生命与细胞是如何工作产生巨大的好奇。大二的时候在母亲的鼓励下吝易做出了出国的决定,并开始为此作出努力。她在王小元教授的实验室中,开始了对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做科研的过程中,她对science上关于pyruvate carboxylase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最终,她来到了马凯特大学,跟随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攻读博士学位。
从2009年起,在马凯特大学的5年学习期间,吝易从事着结构生物学中的结晶学研究。对Urea amidolyase的结构解析,是她接手的第一个课题。经过复杂而枯燥的钻研过程,她最终获得了想要的结晶体,“就像钻石一样”。读博期间,吝易也广泛探索生物学的其他领域,例如神经生物学等。博士毕业后,她向一位前辈Jianhua Fu请教,付老师的一句话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科研就像做航海图,一开始我们不知道前方有什么,我们只能一点点地往前走。”
2014年,吝易申请了著名神经生物学家Steven L. McKnight的实验室,这是她第一个申请的实验室,也是第一个给她抛出橄榄枝的实验室。在西南医学中心就职博士后时,她也在进入生物公司和做学术中徘徊过,但最终选择了留在学术界。2016年,吝易解析了一种名为PR Poly- Dipeptides的蛋白为何具有毒性,并作为第一作者于Cell上发表了Toxic PR Poly- Dipeptides Encoded by the C9orf72 Repeat Expansion Target LC Domain Polymers的学术成果。
2020年吝易回到祖国的怀抱,入职了清华大学。她仍然关注着她在博士后阶段关注的课题,神经退行性疾病背后的生物分子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是特定蛋白质在脑部形成异常凝集。影响上述凝集过程的核心机制是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变,异常相变造成蛋白质不溶性聚集,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吝易希望系统性地研究生物大分子相变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最终达到通过人工干预调控病理状态下的相变,从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目的。
吝易说:“到目前为止,我在做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她仍然记得2018年她去听了Bob Dylan的演唱会,她用Bob的Forever Young一歌作为这次学术分享的总结。“我希望我也能和Bob一样,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