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砺涵-斯坦福大学

难忘加州明媚的夏

——暑研回国报告


2个月的出国暑研,是一段极其难忘的时光。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求学,一开始心情还是充满了担忧和害怕的。但是来到斯坦福之后,美国人的热情、包容,让我一下子就融入了实验室集体。即使我的英语还不是很好,有时不能非常顺利的表达我内心的想法,他们也会非常耐心的倾听;我很多时候也听不太懂他们英语讲的什么内容,他们也会很耐心的给我慢慢解释。他们对于我的关爱包容,令我真的十分感激。

在这2个月当中,我也第一次接触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很大程度开拓了我的视野,在很多地方也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此之前,我在清华医学院潘登老师实验室,研究肿瘤免疫。到了这边,我研究的是涡虫的再生。直接从脊索动物门变成了扁形动物门,从演化史上,他们之间相差了大约3亿年(从寒武纪/奥陶纪到三叠纪中生代)。因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但是在这一段研究过程当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免疫反应”与”再生“之间,的确存在了太多千丝万缕的关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对于越原始的生物,他们具有完全再生的能力,他们可以再生整个肢体;但对于哺乳动物,如果我们肢体被截断,那么我们唯一的结果,并不是再长出一个完整肢体,而是再截肢的伤口部位结痂、纤维化、最后愈合、留下一个纤维化的疤痕。仅此而已。这一段暑研经历很难让我不思考它们之间的”trade-off“关系,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同属于脊椎动物的两栖纲的蝾螈,他们就具有断肢再生的能力。如果仅讨论免疫系统的进化问题,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已经变得比较发达,也出现了获得性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e system),但是确实还是做不到像哺乳动物那样极度发达,那么二者的区别将会在哪里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此,我也坚信,在人类/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当中,一定还是存在再生的环路,但是可能它们因为某些原因,被抑制了,很可能保护哺乳动物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免疫系统,便是其中重要原因。实际上,不止”免疫系统“和”再生“之间有联系,这二者还可以跟”癌症“也扯上一些联系。涡虫有着极其强大的再生能力,那么为什么,涡虫从来不会出现”再生过度“而出现”癌症“的情况?这又是一个有趣而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去的实验室隶属于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Departments of Bio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在这里,我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生物工程(BioE, Bioengineering)和生物科学(BioScience, Biological Science)是非常不同的两个领域。作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我们的专业本质上是BioScience,因此我们所学的课程,非常缺乏工科背景,我确实感觉很多地方都挺不一样的。所以,这也算是我,一次小小的“跨学科”体验吧!个人感觉,BioEBioScience最大的区别,是二者对于科学问题的态度不太一样。BioE很讲究“目的性”,我为了实现某一个研究目的,然后不断地进行narrow down的优化,反而很多时候,不会太过于追寻问题本身的“科学性”。就拿我暑假研究课题作为例子,我们的确研究的是一个科学问题,在大角度层面,我们讨论的科学问题是,“免疫和再生的关系”。但是从我们平时做实验的形式上来说,很多工作都是“优化”,优化中再优化。正如我暑假所做的工作,使用各种各样的优化策略,得到足够的纯净的细胞,然后我们送单细胞测序。接着得到数据之后,再按着一个标准的pipeline跑出结果,最后根据电脑分析出来的结果,我们再用湿实验做些许验证。一切都十分的“工程化”。当然,我们所研究的课题,还是比较address于一个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的,还是挺偏向于BioScience的。不过,我也在生物工程系,也了解到许多其他朋友的课题,比如说蛋白工程,反复优化实验室开发出来的蛋白,然后不断地验证结果,直到接近最优结果。总而言之,整体的感觉而言,BioE的确会更加“目的导向”,不会太像BioScience那样更加注重讲究科学问题的本身,不像BioScience那样“随性洒脱”。

2个月给我的带来的思考不止是学术上的,还有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上的思考。我发现美国的科研氛围,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很着急”。在美国,下午56点收拾回家是常态,很少有人晚上会在实验楼呆到深夜。到了7点,整个实验楼完全就空了。并且,美国人他们在结束实验回家之后,也不会工作,都会进行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这和我在清华深夜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相比,的确有非常鲜明的反差。我确实觉得在国内,博士生普遍更加努力,过得更加辛苦、更有压力,所以作为回报,我的确承认在国内,博士生确实远远比美国的博士生更加高产(productivity)。但是,美国这边科研氛围确实很纯正,组会讨论极其活泼而热烈,实验室内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对于互相的课题都很了解,可以无时无刻的互相交流对方的课题。在组会上除了讨论热烈,我们还可以feel-free的畅聊各种话题。可以从一开始讨论的学术,最后聊到“女科学家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话题;如果某一位组会主讲不慎Covid阳性导致无法准备组会,组会可以依然照开,转而举办“run-table”,大家随便分享自己想分享的科学报告。确实非常有意思。

今年的暑假除了给我带来思考,还有很多其它的training。我第一次连续讲了整整1hr的组会,我在清华都从来没有单独讲过如此之久的组会,并且是全英文。我们UGVR需要有2minfinal presentation,这又是另一个极其大的挑战!我不得不拼尽全力,将2个月的工作,压缩到2min里面。并且,我们还需要展出poster,这也又是一个令我极其痛苦的经历。实验室对于poster的要求非常高,我总共足足重制了3Poster,尽可能的删减文字,精简图片,最终得到了让mentor和导师都满意的poster。在我们UGVR成员内部,有来自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CS/EE)、机械工程/力学/航天工程(MSE/ME/AA)、生命科学/化工(BioE/ChemE)不同背景的同学,我每周也会开展沙龙,轮流介绍自己领域做的工作是什么,打开思维,头脑风暴。除此之外,UGVR还带领我们参观了硅谷当地多个有名的公司,有网络信息安全的公司(Fortinet)、有高灵敏摄像头开发的公司(Omnivison)、也有高精度流式细胞分析仪器的公司(Cytek),和工业界技术高管们的交流让我思想也很受启发!

加州是一个宜居的地方,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夏天由于天气干燥,一整个暑假,都是晴天,非常让人身心愉快!斯坦福大学位于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部重要的城市聚集地,有760万人口。在暑假期间,我们也非常懂得享受生活。我们一行人经常一起,hiking、骑车远行、坐火车去旧金山闲逛……我们常常起一大早,骑车单车斯坦福隔壁的Palo Alto市赶CalTrain的火车,坐着火车到达旧金山,随后再一路向西北骑行,直到金门大桥。坐在金门大桥旁,吹着太平洋的凉风,心情着实自在极了。回程的路上,远眺旧金山市区,伴随着明媚的阳光,让人着实真心向往。2个月的时光着实不够过瘾,离开的前几天,我还特意购买了一本旧金山当地旅游路线地图,但愿明年我能顺利拿到offer,再好好走一走这里。

总之,这一个暑假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暑期科研,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收获和思考,我极其感激这段难忘的经历。非常感谢My best mentor: Chew Chai and Jesse Gibson! You are so helpful, so patient, and so nice to me!也非常感谢Bo Wang以及Wang Lab的所有人,感谢他们对我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关照!感谢UGVR暑研项目,感谢UGVR项目的组织者罗明(Ming Luo)老师和杨婧钰(Daphne Young),你们给了我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感谢清华大学学堂计划、清华大学国际处、斯坦福大学工学院以及我们项目的sponsor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助!最后,感谢帮助我们的所有人,今年是UGVR中断2年之后,第一次重启线下(in-person)模式,一路行程确实充满了太多困难,没有他们的帮助,一切都无法实现。


附图:

UGVR Final Presentation和实验室部分成员在poster前的合照


2个月的出国暑研,是一段极其难忘的时光。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求学,一开始心情还是充满了担忧和害怕的。但是来到斯坦福之后,美国人的热情、包容,让我一下子就融入了实验室集体。即使我的英语还不是很好,有时不能非常顺利的表达我内心的想法,他们也会非常耐心的倾听;我很多时候也听不太懂他们英语讲的什么内容,他们也会很耐心的给我慢慢解释。他们对于我的关爱包容,令我真的十分感激。

在这2个月当中,我也第一次接触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很大程度开拓了我的视野,在很多地方也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此之前,我在清华医学院潘登老师实验室,研究肿瘤免疫。到了这边,我研究的是涡虫的再生。直接从脊索动物门变成了扁形动物门,从演化史上,他们之间相差了大约3亿年(从寒武纪/奥陶纪到三叠纪中生代)。因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但是在这一段研究过程当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免疫反应”与”再生“之间,的确存在了太多千丝万缕的关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对于越原始的生物,他们具有完全再生的能力,他们可以再生整个肢体;但对于哺乳动物,如果我们肢体被截断,那么我们唯一的结果,并不是再长出一个完整肢体,而是再截肢的伤口部位结痂、纤维化、最后愈合、留下一个纤维化的疤痕。仅此而已。这一段暑研经历很难让我不思考它们之间的”trade-off“关系,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同属于脊椎动物的两栖纲的蝾螈,他们就具有断肢再生的能力。如果仅讨论免疫系统的进化问题,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已经变得比较发达,也出现了获得性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e system),但是确实还是做不到像哺乳动物那样极度发达,那么二者的区别将会在哪里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此,我也坚信,在人类/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当中,一定还是存在再生的环路,但是可能它们因为某些原因,被抑制了,很可能保护哺乳动物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免疫系统,便是其中重要原因。实际上,不止”免疫系统“和”再生“之间有联系,这二者还可以跟”癌症“也扯上一些联系。涡虫有着极其强大的再生能力,那么为什么,涡虫从来不会出现”再生过度“而出现”癌症“的情况?这又是一个有趣而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去的实验室隶属于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Departments of Bio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在这里,我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生物工程(BioE, Bioengineering)和生物科学(BioScience, Biological Science)是非常不同的两个领域。作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我们的专业本质上是BioScience,因此我们所学的课程,非常缺乏工科背景,我确实感觉很多地方都挺不一样的。所以,这也算是我,一次小小的“跨学科”体验吧!个人感觉,BioEBioScience最大的区别,是二者对于科学问题的态度不太一样。BioE很讲究“目的性”,我为了实现某一个研究目的,然后不断地进行narrow down的优化,反而很多时候,不会太过于追寻问题本身的“科学性”。就拿我暑假研究课题作为例子,我们的确研究的是一个科学问题,在大角度层面,我们讨论的科学问题是,“免疫和再生的关系”。但是从我们平时做实验的形式上来说,很多工作都是“优化”,优化中再优化。正如我暑假所做的工作,使用各种各样的优化策略,得到足够的纯净的细胞,然后我们送单细胞测序。接着得到数据之后,再按着一个标准的pipeline跑出结果,最后根据电脑分析出来的结果,我们再用湿实验做些许验证。一切都十分的“工程化”。当然,我们所研究的课题,还是比较address于一个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的,还是挺偏向于BioScience的。不过,我也在生物工程系,也了解到许多其他朋友的课题,比如说蛋白工程,反复优化实验室开发出来的蛋白,然后不断地验证结果,直到接近最优结果。总而言之,整体的感觉而言,BioE的确会更加“目的导向”,不会太像BioScience那样更加注重讲究科学问题的本身,不像BioScience那样“随性洒脱”。

2个月给我的带来的思考不止是学术上的,还有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上的思考。我发现美国的科研氛围,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很着急”。在美国,下午56点收拾回家是常态,很少有人晚上会在实验楼呆到深夜。到了7点,整个实验楼完全就空了。并且,美国人他们在结束实验回家之后,也不会工作,都会进行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这和我在清华深夜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相比,的确有非常鲜明的反差。我确实觉得在国内,博士生普遍更加努力,过得更加辛苦、更有压力,所以作为回报,我的确承认在国内,博士生确实远远比美国的博士生更加高产(productivity)。但是,美国这边科研氛围确实很纯正,组会讨论极其活泼而热烈,实验室内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对于互相的课题都很了解,可以无时无刻的互相交流对方的课题。在组会上除了讨论热烈,我们还可以feel-free的畅聊各种话题。可以从一开始讨论的学术,最后聊到“女科学家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话题;如果某一位组会主讲不慎Covid阳性导致无法准备组会,组会可以依然照开,转而举办“run-table”,大家随便分享自己想分享的科学报告。确实非常有意思。

今年的暑假除了给我带来思考,还有很多其它的training。我第一次连续讲了整整1hr的组会,我在清华都从来没有单独讲过如此之久的组会,并且是全英文。我们UGVR需要有2minfinal presentation,这又是另一个极其大的挑战!我不得不拼尽全力,将2个月的工作,压缩到2min里面。并且,我们还需要展出poster,这也又是一个令我极其痛苦的经历。实验室对于poster的要求非常高,我总共足足重制了3Poster,尽可能的删减文字,精简图片,最终得到了让mentor和导师都满意的poster。在我们UGVR成员内部,有来自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CS/EE)、机械工程/力学/航天工程(MSE/ME/AA)、生命科学/化工(BioE/ChemE)不同背景的同学,我每周也会开展沙龙,轮流介绍自己领域做的工作是什么,打开思维,头脑风暴。除此之外,UGVR还带领我们参观了硅谷当地多个有名的公司,有网络信息安全的公司(Fortinet)、有高灵敏摄像头开发的公司(Omnivison)、也有高精度流式细胞分析仪器的公司(Cytek),和工业界技术高管们的交流让我思想也很受启发!

加州是一个宜居的地方,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夏天由于天气干燥,一整个暑假,都是晴天,非常让人身心愉快!斯坦福大学位于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部重要的城市聚集地,有760万人口。在暑假期间,我们也非常懂得享受生活。我们一行人经常一起,hiking、骑车远行、坐火车去旧金山闲逛……我们常常起一大早,骑车单车斯坦福隔壁的Palo Alto市赶CalTrain的火车,坐着火车到达旧金山,随后再一路向西北骑行,直到金门大桥。坐在金门大桥旁,吹着太平洋的凉风,心情着实自在极了。回程的路上,远眺旧金山市区,伴随着明媚的阳光,让人着实真心向往。2个月的时光着实不够过瘾,离开的前几天,我还特意购买了一本旧金山当地旅游路线地图,但愿明年我能顺利拿到offer,再好好走一走这里。

总之,这一个暑假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暑期科研,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收获和思考,我极其感激这段难忘的经历。非常感谢My best mentor: Chew Chai and Jesse Gibson! You are so helpful, so patient, and so nice to me!也非常感谢Bo Wang以及Wang Lab的所有人,感谢他们对我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关照!感谢UGVR暑研项目,感谢UGVR项目的组织者罗明(Ming Luo)老师和杨婧钰(Daphne Young),你们给了我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感谢清华大学学堂计划、清华大学国际处、斯坦福大学工学院以及我们项目的sponsor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助!最后,感谢帮助我们的所有人,今年是UGVR中断2年之后,第一次重启线下(in-person)模式,一路行程确实充满了太多困难,没有他们的帮助,一切都无法实现。


附图:

UGVR Final Presentation和实验室部分成员在poster前的合照



2个月的出国暑研,是一段极其难忘的时光。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求学,一开始心情还是充满了担忧和害怕的。但是来到斯坦福之后,美国人的热情、包容,让我一下子就融入了实验室集体。即使我的英语还不是很好,有时不能非常顺利的表达我内心的想法,他们也会非常耐心的倾听;我很多时候也听不太懂他们英语讲的什么内容,他们也会很耐心的给我慢慢解释。他们对于我的关爱包容,令我真的十分感激。

在这2个月当中,我也第一次接触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很大程度开拓了我的视野,在很多地方也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此之前,我在清华医学院潘登老师实验室,研究肿瘤免疫。到了这边,我研究的是涡虫的再生。直接从脊索动物门变成了扁形动物门,从演化史上,他们之间相差了大约3亿年(从寒武纪/奥陶纪到三叠纪中生代)。因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但是在这一段研究过程当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免疫反应”与”再生“之间,的确存在了太多千丝万缕的关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对于越原始的生物,他们具有完全再生的能力,他们可以再生整个肢体;但对于哺乳动物,如果我们肢体被截断,那么我们唯一的结果,并不是再长出一个完整肢体,而是再截肢的伤口部位结痂、纤维化、最后愈合、留下一个纤维化的疤痕。仅此而已。这一段暑研经历很难让我不思考它们之间的”trade-off“关系,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同属于脊椎动物的两栖纲的蝾螈,他们就具有断肢再生的能力。如果仅讨论免疫系统的进化问题,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已经变得比较发达,也出现了获得性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e system),但是确实还是做不到像哺乳动物那样极度发达,那么二者的区别将会在哪里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此,我也坚信,在人类/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当中,一定还是存在再生的环路,但是可能它们因为某些原因,被抑制了,很可能保护哺乳动物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免疫系统,便是其中重要原因。实际上,不止”免疫系统“和”再生“之间有联系,这二者还可以跟”癌症“也扯上一些联系。涡虫有着极其强大的再生能力,那么为什么,涡虫从来不会出现”再生过度“而出现”癌症“的情况?这又是一个有趣而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去的实验室隶属于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Departments of Bio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在这里,我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生物工程(BioE, Bioengineering)和生物科学(BioScience, Biological Science)是非常不同的两个领域。作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我们的专业本质上是BioScience,因此我们所学的课程,非常缺乏工科背景,我确实感觉很多地方都挺不一样的。所以,这也算是我,一次小小的“跨学科”体验吧!个人感觉,BioEBioScience最大的区别,是二者对于科学问题的态度不太一样。BioE很讲究“目的性”,我为了实现某一个研究目的,然后不断地进行narrow down的优化,反而很多时候,不会太过于追寻问题本身的“科学性”。就拿我暑假研究课题作为例子,我们的确研究的是一个科学问题,在大角度层面,我们讨论的科学问题是,“免疫和再生的关系”。但是从我们平时做实验的形式上来说,很多工作都是“优化”,优化中再优化。正如我暑假所做的工作,使用各种各样的优化策略,得到足够的纯净的细胞,然后我们送单细胞测序。接着得到数据之后,再按着一个标准的pipeline跑出结果,最后根据电脑分析出来的结果,我们再用湿实验做些许验证。一切都十分的“工程化”。当然,我们所研究的课题,还是比较address于一个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的,还是挺偏向于BioScience的。不过,我也在生物工程系,也了解到许多其他朋友的课题,比如说蛋白工程,反复优化实验室开发出来的蛋白,然后不断地验证结果,直到接近最优结果。总而言之,整体的感觉而言,BioE的确会更加“目的导向”,不会太像BioScience那样更加注重讲究科学问题的本身,不像BioScience那样“随性洒脱”。

2个月给我的带来的思考不止是学术上的,还有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上的思考。我发现美国的科研氛围,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很着急”。在美国,下午56点收拾回家是常态,很少有人晚上会在实验楼呆到深夜。到了7点,整个实验楼完全就空了。并且,美国人他们在结束实验回家之后,也不会工作,都会进行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这和我在清华深夜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相比,的确有非常鲜明的反差。我确实觉得在国内,博士生普遍更加努力,过得更加辛苦、更有压力,所以作为回报,我的确承认在国内,博士生确实远远比美国的博士生更加高产(productivity)。但是,美国这边科研氛围确实很纯正,组会讨论极其活泼而热烈,实验室内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对于互相的课题都很了解,可以无时无刻的互相交流对方的课题。在组会上除了讨论热烈,我们还可以feel-free的畅聊各种话题。可以从一开始讨论的学术,最后聊到“女科学家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话题;如果某一位组会主讲不慎Covid阳性导致无法准备组会,组会可以依然照开,转而举办“run-table”,大家随便分享自己想分享的科学报告。确实非常有意思。

今年的暑假除了给我带来思考,还有很多其它的training。我第一次连续讲了整整1hr的组会,我在清华都从来没有单独讲过如此之久的组会,并且是全英文。我们UGVR需要有2minfinal presentation,这又是另一个极其大的挑战!我不得不拼尽全力,将2个月的工作,压缩到2min里面。并且,我们还需要展出poster,这也又是一个令我极其痛苦的经历。实验室对于poster的要求非常高,我总共足足重制了3Poster,尽可能的删减文字,精简图片,最终得到了让mentor和导师都满意的poster。在我们UGVR成员内部,有来自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CS/EE)、机械工程/力学/航天工程(MSE/ME/AA)、生命科学/化工(BioE/ChemE)不同背景的同学,我每周也会开展沙龙,轮流介绍自己领域做的工作是什么,打开思维,头脑风暴。除此之外,UGVR还带领我们参观了硅谷当地多个有名的公司,有网络信息安全的公司(Fortinet)、有高灵敏摄像头开发的公司(Omnivison)、也有高精度流式细胞分析仪器的公司(Cytek),和工业界技术高管们的交流让我思想也很受启发!

加州是一个宜居的地方,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夏天由于天气干燥,一整个暑假,都是晴天,非常让人身心愉快!斯坦福大学位于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部重要的城市聚集地,有760万人口。在暑假期间,我们也非常懂得享受生活。我们一行人经常一起,hiking、骑车远行、坐火车去旧金山闲逛……我们常常起一大早,骑车单车斯坦福隔壁的Palo Alto市赶CalTrain的火车,坐着火车到达旧金山,随后再一路向西北骑行,直到金门大桥。坐在金门大桥旁,吹着太平洋的凉风,心情着实自在极了。回程的路上,远眺旧金山市区,伴随着明媚的阳光,让人着实真心向往。2个月的时光着实不够过瘾,离开的前几天,我还特意购买了一本旧金山当地旅游路线地图,但愿明年我能顺利拿到offer,再好好走一走这里。

总之,这一个暑假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暑期科研,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收获和思考,我极其感激这段难忘的经历。非常感谢My best mentor: Chew Chai and Jesse Gibson! You are so helpful, so patient, and so nice to me!也非常感谢Bo Wang以及Wang Lab的所有人,感谢他们对我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关照!感谢UGVR暑研项目,感谢UGVR项目的组织者罗明(Ming Luo)老师和杨婧钰(Daphne Young),你们给了我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感谢清华大学学堂计划、清华大学国际处、斯坦福大学工学院以及我们项目的sponsor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助!最后,感谢帮助我们的所有人,今年是UGVR中断2年之后,第一次重启线下(in-person)模式,一路行程确实充满了太多困难,没有他们的帮助,一切都无法实现。



附图:

UGVR Final Presentation和实验室部分成员在poster前的合照


在三藩金门大桥旁的照片(阳光太强,眼睛没睁开)

从金门大桥回程时候,远眺三藩市区,伴随着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海滩,拍下来的照片

Wang Lab庆祝实验室大师兄毕业答辩通过的聚餐

工作照(摆拍)

下午结束实验后骑行至海湾的海边拍摄的日落(Dumbarton Bridge旁的Byxbee Park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