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学期第2次学术沙龙

2022年11月20日,由零字班同学主讲的本学期第二次学术沙龙在学堂102举行,沙龙围绕着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展开。

开场,刘迪和任若寒同学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古生物学及其起到的作用。当今世界上的人属是否只剩下了我们智人这一个种?这需要古生物学证据证明;如果真的只剩智人,那其它种是如何被干掉的?是被我们干掉的吗?这些也是古生物学要解决的问题;再者,要是真是智人干掉了同属其它人,我们又是有什么优势才做到的?这还是要古生物学研究。那么,古生物学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答案是靠化石。化石不仅有形态上的特征,还有发掘地点、年份、物种等等,我们更可以依靠从中提取出的古DNA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帕博的贡献正是在以古DNA研究化石,即“分子考古学”上。
随之,李若蘅、李一言和姚雨杭同学简要介绍了帕博早年间的工作。
分子考古学核心要义在于从动植物遗迹中提取DNA测序,再分析序列以获得进化与系统生物学的结论。作为分子考古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帕博早年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他在古DNA提取与分析方面的奠基性工作,二是他在九十年代利用aDNA进行的研究。

继而,胡莹、曹凌微、童琳杰和牟融祥同学介绍了帕博的成名一作——尼安德特人的研究。帕博的团队在德国波恩时偶获了尼安德特人的一块肩胛骨,他们历经波折,成功从中重构出尼人的整个线粒体序列,得到了智人“走出非洲”假说的有力证据,以及尼人与现代智人亲缘关系的新发现。接着他又将研究拓展到核基因上,在解决样本污染问题并使用第二代测序后,他们成功从尼人中获得>10^6 bp的片段,大大推进尼人基因图谱的建立。

休息片刻后,董令仪、廖芷滟和张芷蕙子同学讲述了帕博最近的研究。他将视野拓展到整个人类进化的尺度。一方面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这样的大尺度,以种群为单位研究人类进化;另一方面也着手于特定基因,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手段,研究古人类的基因是如何流向不同地域的现代人类,
末了,刘悰与陈俊达同学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提问和充分的交流。102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编辑:贾宏哲
供图:李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