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吕婉晴-芝加哥大学
暑期交换 感想
吕婉晴 2011012333
在王宏伟老师,刘栋老师,杨扬老师, 汤惟仁老师等许多人的帮助下, 我有幸得以新增为芝加哥暑期交换项目的一员,进入Dr. Xiaoyang Wu’s lab 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科研训练。
从项目来讲,基本每周都会有两次 seminar,
lecture or presentation, seminar 由项目内每一位同学的导师分别主讲,向我们展示了不同领域的有趣的研究, lecture 包括一些关于展示技巧,申请 graduate program 相关的内容。 展示则由同学们主导,一共分为三次:背景与假设,中期结果,最终展示。 整体的安排合理紧凑而有序,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并且汤教授还邀请项目的同学到家中作客,也可见劳逸结合的精神。
在 Wu lab 中的经历,也让我对国内外科研的不同之处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最明显的一点,相对于国内,国外的工作时间要短得多,大部分人、大部分时候反而更像个上班族,朝九晚五,周末只来实验室一小会。 实验室生活似乎没那么繁重,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可以去安排,经常会听实验室的师兄们说去露营,钓鱼之类的休闲活动。那国外的科研结果是怎么来的呢?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更好、更精准的实验安排,以及⾼效的实验操作,从师兄师姐们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基本都能够提前几天确定实验安排,并对实验需要的时间有准确的估算。这是我尤其需要学习的一点,我自己的实验就一直安排不合理,对工作量的预估不准,自己操作还经常出一些问题,经常会导致需要实验做到很晚,造成第二天的精神不佳更容易出错,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之后还是应当在保证身体和精神的良好状态下,对实验做合理的安排,更有效地去进行科研。 另一点需要提的是专注。 我所观察到的,吴老师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在工作时间都会专注在科研上,不是在思考课题,分析实验结果,就是在读文献,将较短的工作时间利用率做到最大化。
从师兄师姐对自己课题的富有激情的描述,到各种讲座中遇到的与主讲者不停争辩的同学,会发现有一批人,他们对科研真正感兴趣,乐于并敢于去思考去创新,感觉在国外这样的人比例更高。 当然,这可能也是得益于较短的工作时间和较轻松的科研环境。
从科研仪器硬件条件讲,清华当下取得的成就是绝对不输国外了。我们的仪器规格先进且数量更多, 相比之下,由于国外每个实验室的人都较少,所以更倾向于共享仪器,并且可能是由于国外科研经费的紧缺,仪器更新换代也较慢。
唯一有所缺憾的是在于,北京的环境相对较差,污染较严重,空气中漂浮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很容易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当然,相信随着一些空调等设备的完善,慢慢这个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
很感激各位老师给我机会,去拥有这两个月的美好回忆,去收获几位真挚的好友,去见识更大的世界,去体会不同环境下的科研。也是在这两个月的体验里,我也意识到了自己想做的更细节深入的科研问题,也围绕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