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齐-芝加哥大学

学堂班出国交流个人总结

Jonathan Staley Lab, University of Chicago

陈修齐

2015.9.10

           这个暑期,我和汪嘉伟、何欣彤、刘玥以及北大生院的宋梦祎、冯为栋、师维康共同参与了芝加哥大学的暑期海外研修项目,项目从6.27日开始,8.29日结束,历时9周。

           我自己加入的Jonathan Staley教授的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研究的是RNA Splicing过程中的机理以及调控。在我们前往芝加哥大学的半年以前,该项目就对我们完成了面试,同时在双方交流下指定了导师。而为了让我们到达实验室之后能够迅速进入状态,项目要求我们各自针对自己选定的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来制作了2次语音播客来向其他项目成员介绍该实验室。这一系列的安排让我们在到达芝加哥时,已经对我们即将开始的工作有了较好的认识。

           而对于我自己本人的项目,在和导师的沟通时,Staley教授给我提供了两个选项,我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目前的这个项目,即对解环酶(Debranchase)Dbr1的mRNA脱帽(decapping)活性的研究。

           在这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从最初步的蛋白纯化工作开始做起,也很快学会了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操作。更重要的是,我逐渐养成了一种分析问题的习惯。在这两个月中,得益于老师的工作习惯,我获得了大量的与导师直接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当我在和老师一对一汇报我的工作以及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对于一个科学问题的分析方式以及相对应验证、解决假设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是和在国内实验室较大不同的一点。国外实验室通常人员更加精简,研究生较少,所以感兴趣的本科生有较多的机会来承担独立课题,并且获得大量和导师直接交流的机会。但是在国内的时候,实验室往往人数较多,研究生尤其多,导师往往忙于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和导师直接交流的机会也就少一些。

           于此同时,我觉得还有一些别的收获可以总结一下。

           一方面,两个月的国外生活让我的英语交流能力提高了很多。无论是听说读写,都在英文环境的帮助下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也是在交流项目的安排下,我们得以与很多的人相识。其中包括了我们清华、北大的从研究生到PI、以及从生物转向其他行业的校友,芝加哥大学各类的研究生项目的负责人老师,我们同龄的许多学生等等。在与这形形色色人群的交流中,我们很好得了解到了很多我们未来职业规划的信息,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职业人际网络。

这大概就是我对这次海外交流的个人总结了。最后还需要感谢学堂班对我们项目的支持,同样还要感谢芝加哥大学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以及我的博士后负责人秦道明对我的监督。这次交流因为大家的努力而变得丰富而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