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玥-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地处美国东北部,气候温和,校园内古典的哥特式建筑和现代建筑混杂,景色十分优美。同时,芝加哥大学也是一个学术氛围很浓厚,科研环境很好的大学。
我所接触到的实验室,大多数都更注重实验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文章。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并不是评判一个实验室的唯一标准。每个实验室老板,可能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也许是纯粹的理论,也许是实际的应用效果,他们喜欢努力把自己的侧重点做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文章似乎是水到渠成,而非刻意追求。这也许也是芝加哥大学科研人员显得十分洒脱的原因吧。
研究方法上,更多的实验室是在观察一个现象,然后尝试去解释这个现象,而不是提出一个理论假设,试图去验证这个现象。这使得科研变得更加纯粹,科研人员可以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种实验结果,然后试图去解释这个结果,找到这个结果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浮躁的为了某一个猜想而拼凑结果。我觉得,他们的做法更符合我对生命科学科研的理解,我很喜欢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
实验室的人,从老板到技术员,都表现出他们对研究的热情和喜爱。我所在实验室的老板经常亲力亲为的做一些实验,他尤其喜欢设计改造带不同标签的质粒,然后让学生转到细胞里去看效果,他很喜欢荧光显微镜下那些花花绿绿的细胞。技术员每天愉快的唱着歌儿提质粒;师兄师姐在提及自己的课题时,都会十分兴奋。在这种实验室工作,能感受到周围人对科研的热情,所以不知不觉的,更加享受科研的感觉。
芝加哥的实验室十分高效,每天8小时的实验室时间,每个人都在忙碌的工作,虽然在实验室的时间看似不多,但实际上足够完成实验内容。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文献或者享受生活,芝加哥大学坐落在密歇根湖边,风景很好,有很多人喜欢在工作之余沿湖散步。我很欣赏这种工作方式,既能享受生活,又能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完成自己喜欢的工作。
国外的实验室氛围很轻松,可能是少了称谓的曲别,师生关系更加接近朋友,老师和学生可以坐在一起聊科研、学术、理想,甚至gossip。 这种关系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学生遇到任何问题,包括学术问题,也十分愿意和老师探讨,老师会十分热情的给给予帮助。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老师了解学生的科研、生活情况,适时给出指导,让学生觉得,实验室生活的确充满了乐趣。
客观条件上来看,芝加哥大学有着相对完善的学科建设和科研设备。无论是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芝加哥大学都有相应的出色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之间也会有交流合作。芝加哥大学的动物平台和成像平台,做的也很出色,无论是仪器本身的质量,还是平台管理和相关培训,我认为都是一流水平。
芝加哥大学最大的缺点是治安问题,开放式校园加之周围属于贫民区,经常有暴力事件在校园周边甚至校园内部,但值得庆幸的是,每天下午都会有警察在紧急电话下站岗,看起来还是很有安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