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达-牛津大学

在学堂班的资助之下,我有幸到牛津大学Nuffield Department of Medicine中的Structural Genomics ConsortiumSGC)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海外研修,在导师Frank von Delft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我将对这两个月来感受到的研究氛围与国内进行比较,然后再对自己的收获进行阐述。

SGC只是牛津大学NDM中的一个小部门。NDM总共有五六座四层左右的大楼,SGC只占有其中一栋楼中一层的不到三分之一。而SGC中又有数个研究组,我加入的Frank组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一栋大楼中研究组颇多且方向各异,但是整个大楼都是浑然一体的,进出大楼、干湿实验区、实验试剂、清洗灭菌均统一管理,每个小的部门都有总经理,管理整个部门的仪器设施,规章制度等。因此整个大楼井井有条,人员各司其职。大楼的福利较为到位,每人都发放一个水杯,并有免费的咖啡、茶、牛奶供应,因此大家可以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工作区非常宽敞,虽然我仅仅在SGC交换两个月,但是他们居然给我分配了一个新的服务器,一个办公室座位和湿实验台。宽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人更加专注地投入工作。当然在SGC工作感觉更专注还有另一个原因,同事们都更为专业,因为他们的组成中博士后占较大比重。因此大家都是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与他们工作自然受到他们的熏陶。与国内相比,SGC在工作氛围、实验设施、规章制度、人员分配均有一定的优越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两个月中,我自己也收获颇多。我从博士后Michael Fairhead那里学到了实现高通量蛋白纯化的关键点,并有能力将其带回国内在自己的实验室实施。在Frank的指导和许多同事的帮助下,我从一个业余的程序编写爱好者成为了半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两个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一些技术之外的精髓。首先是科研的思维方式。第一是永远要弄清为什么要做一件事,就是做事前首先想清楚实验的目的,以避免不应该的时间和财力的浪费,能更迅速地找到突破口。第二是要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在Frank的指导下,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周Frank都会单独找到我一到两次讨论课题的进度,我的想法以及他的建议。每每有不同的意见,我还有些不服气,但是过了两三周之后才发现Frank说的是真理。在这种不断地讨论与改正之后,我渐渐地学会如何和老板独立地交流。那么其次的精髓是生活安排。有限的经费迫使自己勤俭节约,还曾为更换到廉价的住房而长途搬家。两个月来确实把小小牛津的商情摸透了。在牛津,闲暇时间较多,对比之下,仍然觉得读书是消磨时光的最好选择。

总而言之,这次研修收获不小,远超过几件技术或者可能的文章,更在于对于自己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