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芝加哥大学
没有太多杂事、可以全身心在芝加哥大学投入科研的两个月,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像做梦一样。宜人的气候、美丽的校园、有意思的课题、思维敏捷的导师、给力的小伙伴,每一个都是这场梦里不能缺席的元素。
我做暑期科研的实验室,主要方向为化学生物学,偏重于开发能够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包括DNA和RNA修饰相关的测序方法。在来芝加哥大学之前,我心中是有所顾虑的。实验室大部分成员都是化学出身,相比之下,我的化学底子非常薄弱,所以很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暑期科研真正开始后,确实碰到过听师兄师姐讨论化学反应一脸茫然的情况,但是课题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毕竟有限,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一旦遇到需要自己从头开始想方法的情况,师兄扎实的化学功底体现出了优势。他能够想出看起来非常合理而且有潜力的idea,让我非常佩服。我曾经询问过他,如何能够想出idea呢。他告诉我,按照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词多读paper,把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课题联系起来多思考。于是忽然就想到了冯运学长在学堂班毕业晚会上说的,“蛋白提的太多而文献读的太少”。如果太关注于实验本身而不思考课题的大方向,确实可能会变成technician而不是成长为科学家。所以现在开始常常提醒自己要多读文献多思考。在暑期科研的过程中,也很幸运地误打误撞地读到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献,想出了一个得到导师肯定的idea,虽然由于时间紧张没能把想法完整地付诸实践,这次经历却让我很受鼓舞。
课题进行过程中让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关注细节。课题刚开始首先是在重复别人已发表的实验,但是无论怎样重复实验,我们的negative control始终不negative,后来仔细对比protocol,发现也就只有抗体略有区别,其实都能识别同一个target,但是paper所用的是特异性更好(也更贵)的抗体。当我们换用抗体以后,实验结果就符合预期了。这个troubleshooting的过程事后想起来觉得有些不值得,因为就一管小小的抗体,却影响了课题的进度。但是和很多人交流之后发现,做科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在了troubleshooting上,这就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尝试中成长的。
除了在实验室做课题,芝加哥的暑期项目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他教授实验室的机会。教授的presentation让我们不会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小小领域,而是看到别的领域的发展和思维,同时和同学们的paper discussion也是“逼迫”着我们啃了许多从未想过会读的文献。在芝加哥的时候,有幸和几位感兴趣的教授进行了交流。他们对于我的大四要如何度过给出了一些建议,跟我分享如何来评判quality of science和quality of journal/institution的关系,“质疑”我提出的一些科学想法。同他们的交流,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以及怎样的graduate program会更适合我。
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最震撼的,还是一位教授在做presentation时说的一句话,写在这里,勉励自己:
“I am a proud fundamental biologist and our goal is to rewrite the tex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