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学期第2次学术沙龙

2020年12月1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堂实验班秋季学期第2次学术沙龙在清华学堂102举行。本次沙龙由2018级的10位同学汇报,杨扬老师指导。依循惯例,本次沙龙聚焦今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该奖项今年颁发给了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丙肝病毒的发现中做出的贡献,沙龙主题即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古老的疾病,但对肝炎的系统研究和有效治疗直到上世纪才有所进展,特别是丙型肝炎,其病原体的分离与发现相比甲、乙型更晚。沙龙一开始,高瑞雪同学为大家介绍了本次诺奖的背景,包括丙肝带来的危害、三位诺奖得主的基本情况、他们在丙肝研究中的主要工作。接着,彭琨和童昊天同学为大家介绍了丙型肝炎的基本特征,分别从病毒结构和侵染过程以及临床表征和致病机理出发,介绍了丙型肝炎的主要特点。

之后的同学主要介绍丙肝相关工作的主要进展。林希颖同学介绍了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这也是本次诺奖颁奖词的最主要部分;如何从当时认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患体内确定符合科赫假说的致病病原体,为后来的科学家研究乙肝奠定了基础。胡俊强同学介绍了丙型肝炎检测技术的发展,在没有有效检测技术的年代,院内输血很可能为丙型肝炎传播大开方便之门,而抗原、RNA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筛查、诊断、安全输血都有重要意义。胡家辰同学介绍了丙型肝炎病毒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难点,即病毒的体外培养,须知病原体大规模体外培养对于开展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没有这种技术科学家很难获取充足的研究材料。胡家辰同学主要说明了丙型肝炎病毒培养的主要难点、科学家努力克服的过程以及最后的意外发现。

谢龙芯同学主讲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发,而孟令天和王奥同学则介绍丙型肝炎药物的研发,他们都从治疗和预防丙肝的重要性出发,解释了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介绍了相关研究的近况。可以说,在防治丙肝的路上,科学家们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努力。最后,冯思特同学回顾了同学们的介绍,总结了丙肝病毒相关研究,同时关于丙肝病毒的发现为什们能取得诺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明了这些研究的重要意义。

本次沙龙的两个交流环节中,观众和汇报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临床致病机制到相关研究进展,同学们热烈参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补充。学术沙龙的最后,杨扬老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点评与总结,充分肯定本次汇报的制作与讲演,对乙肝病毒研究取得诺奖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参与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人类理解自然、治疗疾病、促进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