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伟老师讲座

2017-12-30

    2017-2018秋季学期,生命学院的颉伟老师开始担任学堂班的指导老师。12月16日,颉伟老师与所有学堂班同学正式见面,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颉伟老师实验室最近主要致力于研究动物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为了克服早期胚胎数量不足的困难,他们开发了新的甲基化测序技术,可以将需要的细胞数量从几十万个减少到上百个。利用这种新测序技术和检测染色体结构的Hi-C技术,他们发现了在小鼠早期胚胎中普遍性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     除了研究内容外,颉伟老师还分享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博士生们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果的过程。老师自己说道,有时候实验室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会把问题交给刚刚进入实验室的一年级本科生,他们凭借着初生牛犊般的勇气一往直前解决了许多困难的问题,这也启发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了解到一个问题的困难而就望而却步。老师的分享令同学们深... MORE
2017年第六次Journal Club

2017-12-24

12月23日,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即第三次JC顺利举行。本次JC讨论的文章是来自UCLA的教授Utpal Banerjee的Nuclear Local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TCA Cycle Enzymes as a Critical Step in Mammalian 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作者主要通过细胞染色的方法,揭示了哺乳动物受精卵基因激活过程中,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将会同时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出现。 在JC开始前,颉伟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发育生物学的背景知识,帮助大家了解ZGA的过程,以及整个过程中线粒体的活性是较低的,直到分裂到后细胞期时,线粒体活性才渐渐升高。而受精卵分裂初期,表观遗传学上的修饰全部是关闭的,直到后期才逐渐恢复重塑。 本次JC讲解的同学组成也很多元,由四五字班共同讲解,也是五字班同学第一次走上JC的舞台。转录控制需要TCA环状代谢物控制的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丙酮酸对这一阶段的发育至关重要,这与线粒体在这个时期的低... MORE
朱冰老师座谈

2017-12-10

    2017年12月9日,学堂班有幸请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朱冰老师来与同学们座谈。     朱冰老师首先介绍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经历。他当年本可以来清华上学,却因为气候原因而选择去了南方的浙江大学,日后想起,朱冰老师豁达地将这当成一件趣事。大学毕业后,朱冰老师去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转基因水稻,在发现基因工程不是他所向往的领域后,随后又转向了表观遗传学研究。在博士后期间,他的导师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方式对他影响很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徒劳无功后,朱冰老师在学术上做出了优秀的成果。     朱冰老师还谈到了他在成为PI后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他的一个学生独自进行了一项看起来不可行的实验,但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实验结果,朱冰老师与学生在一段时间的思考与研究后取得了新的科学发现。在这次事件后,朱冰老师认识到灵感与偶然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开始支持学生进行一些看似不可行但获取可以产生... MORE
2017年第五次Journal Club

2017-12-03

12月2日,我们在学堂进行了秋季学期第二次JC,本次讨论的文章为Mangano等人的Molecular link between auxin and ROS-mediated polar growth,主要介绍植物根毛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调控机制。 在分组讨论之前,刘栋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了关于植物根毛发育的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大家了解了根毛为何只在特定的位置生长出来,以及根毛发育调控通路中的重要因子,并向我们强调在研究调控通路的时候,遗传学是非常有利的工具。通过观察各种突变体以及突变组合(双突变等)的表型,我们可以判断基因的上下游调控关系。 四字班的同学为我们讲解了论文,介绍研究人员如何研究确定根毛发育调控的具体过程:从生长素开始,调控生长素响应因子的表达,进一步调控转录因子RSL4的表达,之后上调一些氧化还原相关酶系,影响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浓度,最终影响根毛的生长。 在JC的讨论环节,大家就这篇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人对文章提出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