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学期第2次Journal Club

2020-12-01

11月29日下午,学堂班举办了本学期第二次Journal Club。本次讨论的文献题目为“Human cohesin compacts DNA by loop extrusion”,报告的同学为周皓宇、蒋鹏、王一川、陈泊文、杨雨荻和沈相宜,指导老师分别为颉伟、刘栋和梁鑫老师。在Journal Club开始前,同学们认真阅读了文献并进行了相关思考,填写了Discussion work sheet,为讨论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单分子成像技术观察到了重组人cohesin-NIPBL复合体在体外通过extrude DNA环的方式compact DNA的过程,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cohesin-NIPBL通过形成二聚体在两个方向上对称地extrude DNA环的模型。由于观察到高盐离子浓度对cohesin与DNA的结合有影响,而核小体的存在不会阻碍cohesin介导的DNA compaction,作者推测cohesin是通过nontopological interaction来介导的DNA环extrusion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颉伟老师先... MORE
2020年秋季学期第1次学术沙龙

2020-11-09

    2020年11月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堂实验班第1次学术沙龙在清华学堂102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2018级的11位同学汇报,由李珍与葛亮老师指导,选题为“细胞器互作”。     生物学家对细胞器互作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以来虽不是热门的研究方向,但也一直受着人们的关注。在今天看来,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普遍存在,是有序且受调控的生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细胞器的正常互作功能受损,则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细胞器的相互作用是我们理解细胞的一个独特而关键的切入点。     本次学术沙龙中着重介绍了细胞器互作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功能方面,同学们分别介绍了脂质转运与钙离子调控,细胞器互作在这两方面的功能最早受到关注,研究也最丰富;疾病方面,同学们选取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以及丙肝进行讲解,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正常细胞器互作的紊乱有... MORE
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举行2020年学术年会

2020-06-04

    学术年会是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以下简称学堂班)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同学们无法正常回到学校开展学习生活,但经过指导委员会老师开会讨论后,决定今年在线上如期举办这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事。2020年5月30日,学堂班首席教授施一公,学堂班指导委员会的全体老师,以及学堂班的全体同学们和部分九字班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这次特殊的线上学术年会。     年会由学堂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栋老师主持。刘栋老师宣布年会开幕并做了简短致辞,随后通过线上的特殊方式,为全体毕业班同学和两位即将赴海外实习的医学实验班的同学颁发了学堂班学员证书。虽然疫情使得老师和同学们相隔万里,但看着一张张证书上自己的名字,同学们想必也都能回想起自己对生命科学那份纯粹的热爱,这也正是学堂班今天聚在这里举办这次学术盛筵的原因。 线上颁发学堂班的学员证书&nb... MORE
2019年葛亮老师学术前沿报告

2019-11-03

2019年11月2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生命学院教授、学堂班指导委员,葛亮老师,来为学堂班进行有关自噬体研究进展的学术前沿讲座   葛亮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自噬现象及其在生理、疾病中的意义,随后引入到他所研究的课题:自噬体在内膜系统中的产生过程。葛亮老师的课题组通过体外重建的方法,研究自噬体形成过程中膜的来源问题,确认了内质网-高尔基体间器(ER-Golgi intermediate compartment, ERGIC)属于LC3蛋白的脂化过程的膜供体,而LC3脂化是自噬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在饥饿等条件下,COPII蛋白能在活化的PI3K催化下,转移到ERGIC膜上,使ERGIC膜产生小泡,这些小泡能使LC3脂化,形成自噬前体。   此后,葛亮老师又介绍了经过自噬体的非经典分泌途径。一些蛋白,如IL-1β没有信号肽,但仍能够被分泌出细胞外。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包括HSP90A使IL-1β解折叠,并与ERGIC膜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