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北京大学李毓龙老师讲座
2019-04-27
- 4月27日,正值清华校庆日,园子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学堂班也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的李毓龙老师来为同学们做学术前沿讲座。李毓龙老师本次的报告的主题是:“发展新型基因编码探针,窥视神经细胞通讯联系”。 李毓龙老师以一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开场,引发同学对于新型工具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的思考。接下来,李毓龙老师具体地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神经递质探针的背景知识。首先,李老师带大家回顾了一些现存的在活体中探测神经递质的技术方法,包括微渗析、TANGO assay等。这些技术各基于不同的原理,在特定条件下各具优势,但总体来说,难以同时保证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非侵入性和时空分辨率。在这样的背景下,神经科学家们急需更高效的检测神经递质的方法。 李毓龙老师的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开发基因编码的神经递质探针,这样的探针有潜力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李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构建一种... MORE
- 2019年第十期生命科学学堂班成立仪式
2019-04-21
- 2019年4月21日,生命科学学堂班的同学们和老师们齐聚清华学堂。在这里,大家一同隆重举行了生命科学学堂班第十期的成立仪式。本次成立仪式,我们还邀请到了学堂班教授施一公老师、校教务处处长彭刚老师和校教务处副处长苏芃老师。 仪式伊始,刘栋老师代表学堂班指导委员会致辞。刘栋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历届学堂班的合影和活动照片,带大家一起回顾了生命科学学堂班十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接下来,刘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学堂计划”开展之初时设置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宣传片,大家观看之后心潮澎湃,对“学堂计划”的历史和其中承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刘老师代表学堂班的指导老师们,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刘老师说道,学堂班希望通过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学术平台,提供一个成长环境,营造一种学术气氛,分享一种人生价值,来培养同学们的志趣、品味、视野、格局和情怀。这一番话让同学印象十分深刻。 接下来,彭刚老师做了简... MORE
- 2019春季学期第一次journal club
2019-04-13
- 4月13日,学堂班举办了本学期的第一次journal club。这也是六字班的同学们第一次正式作为journal club的主讲人进行汇报。本次journal club中,大家讨论的是一篇题目为“Visualizing DNA folding and RNA in embryo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文章。本次的主讲人是:郝悦钧、朱亦韬、赵絜青、李祉怡、邢妍枫、陈家润,指导老师是颉伟老师、杨扬老师和王新泉老师。 首先,颉伟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关于这篇文章的overview,向大家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如基因组三维结构的重要意义、TAD的结构和增强子等。之后,由主讲同学们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是一篇技术导向的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开发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ORCA (Optical Reconstruction of Chromatin Architecture). 这项技术被用于观测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三维三维结构,相比于先前的技术,它具有很多优点,如:可以允许单细胞水平的成像、具有更高的... MORE
- 2019春季学期第一次学术沙龙
2019-03-30
- 2019年三月三十日,在春光明媚的清华园中,我们举办了学堂班第一次学术沙龙。这次学术沙龙由七字班的新同学们举办,围绕肿瘤研究的热门话题——肿瘤微环境,讲述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和前沿的研究进展。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癌症组织和癌症组织周围的其它组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一定程度上,癌症组织周围的组织会对癌症会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生成理论的建立,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发现,让科学界对于肿瘤与周围组织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在1979年,科学家正式提出了肿瘤微环境的概念。这一概念提出之后,研究者又相继发现肿瘤抑制免疫细胞、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和肿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增殖有影响,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针对肿瘤微环境来对抗肿瘤,并在部分肿瘤中起到不错的成效。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