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季学期第一次journal club

2019-04-13

4月13日,学堂班举办了本学期的第一次journal club。这也是六字班的同学们第一次正式作为journal club的主讲人进行汇报。本次journal club中,大家讨论的是一篇题目为“Visualizing DNA folding and RNA in embryo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文章。本次的主讲人是:郝悦钧、朱亦韬、赵絜青、李祉怡、邢妍枫、陈家润,指导老师是颉伟老师、杨扬老师和王新泉老师。 首先,颉伟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关于这篇文章的overview,向大家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如基因组三维结构的重要意义、TAD的结构和增强子等。之后,由主讲同学们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是一篇技术导向的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开发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ORCA (Optical Reconstruction of Chromatin Architecture). 这项技术被用于观测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三维三维结构,相比于先前的技术,它具有很多优点,如:可以允许单细胞水平的成像、具有更高的... MORE
2019春季学期第一次学术沙龙

2019-03-30

    2019年三月三十日,在春光明媚的清华园中,我们举办了学堂班第一次学术沙龙。这次学术沙龙由七字班的新同学们举办,围绕肿瘤研究的热门话题——肿瘤微环境,讲述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和前沿的研究进展。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癌症组织和癌症组织周围的其它组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一定程度上,癌症组织周围的组织会对癌症会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生成理论的建立,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发现,让科学界对于肿瘤与周围组织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在1979年,科学家正式提出了肿瘤微环境的概念。这一概念提出之后,研究者又相继发现肿瘤抑制免疫细胞、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和肿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增殖有影响,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针对肿瘤微环境来对抗肿瘤,并在部分肿瘤中起到不错的成效。     ... MORE
2019年春季学期午餐会

2019-03-23

 3月23日,春季学期第一次午餐会活动在生物新馆325举行。20多位学堂班的同学参加了本次午餐会。除了美味的Pizza,午餐会上陈心怡和曾埶天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学术大餐。   陈心怡同学首先回顾了细胞世系追踪相关研究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2018年3月的一个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是利用细胞内源的retrotransposon作为修饰目标,通过利用大大增加的target数目实现了更加大规模和持久的世系追踪。   曾埶天同学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成像技术,包括超分辨成像expansion microscopy、高通量DNA/RNA成像技术MERFISH、以及利用HCR和PER反应放大荧光信号。此外,他例举了成像技术突破如何帮助解决生物学问题,例如看染色体结构、做大脑连接组学分析等等。 MORE
2016级开题报告(第二轮)

2019-03-16

    今天,在六字班的同学们开展开题报告之前,学堂班指导委员会的老师们为本年度获得“学堂班最佳学员”称号的两位同学:胡彦和韩佳宁,颁发了奖杯。同学们向两位获奖同学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接下来,六字班的九位同学做了开题报告。在102教室,邢妍枫同学介绍的课题关注体外翻译体系中耐热菌核糖体23S rRNA修饰对核糖体功能的必要性;李祉怡同学研究如何提高基因编辑中同源重组修复的效率;丁佳伟同学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一种关于RNA结合蛋白对RNA的结构和序列识别模式的整合性预测方法。   在107教室,国斯颖同学介绍了她的课题:对spin1和hbx的互作在慢性HBV感染发展为肝癌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的研究;郝悦钧同学的课题是关于研究海马在长期记忆的系统性固化和再固化中的功能;刘宇恒同学为我们介绍,蛋白质sacsin的功能受损可能通过损伤线粒体功能、改变突触连接强度参与到双向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