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开题报告(第一轮)

2019-03-09

   新的学期开始了,园子里已经能感受到春的气息。3月9日,学堂班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    首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欢迎了新加入学堂班的七字班新同学们,新同学们也做了自我介绍。几位同学幽默的自我介绍引得大家开怀大笑。相信新加入的同学们能够为学堂班注入新的活力!    之后,六字班的同学们开始了开题汇报。这一周,共有九位同学做汇报。在102教室,赵絜青同学介绍了她果蝇对锌离子的味觉感受的神经机制的研究;朱亦韬同学的课题研究长期感染对人体内TCR repertorie的影响,并由此寻找适合T细胞存活和杀伤的TCR亲和力;郑开予同学介绍了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应的自我建构知识不同对于多课题追踪能力和其背后的认知机制的影响的研究。   在107教室,三位同学介绍了他们的课题。周曼轩同学探究AAV搭载的抗HIV-1病毒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与评估;陈家润同学的课题的目标是通... MORE
2018秋季学期第三次Journal Club

2018-12-22

2018年12月2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堂班同学在清华学堂举行了第三次Journal Club,本次JC围绕一篇名为Mannose impairs tumour growth and enhances chemotherapy的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文章,讲述了代谢对癌细胞死亡的影响。 由于癌细胞具有极度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特性,研究者猜想一些对葡萄糖代谢有影响的糖类也许可以对癌细胞的存活能力有影响,于是他们在癌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了葡萄糖、果糖等一系列的糖后发现,甘露糖对于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他们又在不同的癌细胞细胞系中测试了这一效应,发现很多癌细胞的生长都会被甘露糖所抑制。在正常细胞中,M6P(磷酸甘露糖)会被PMI(磷酸甘露糖异构酶)转变为F6P(6-磷酸果糖)从而进入糖酵解途径,为细胞供能。然而,在癌细胞中检测糖代谢产物后发现,甘露糖大部分转变为了M6P,从而囤积在了细胞中但无法转变为可功能的物质,因而抑制了细胞生长。 这... MORE
王林发教授学术讲座

2018-12-15

    2018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实验班邀请著名病毒学家,澳大利亚科学技术与工程院院士王林发教授,为同学们作主题为“From handyman to batman”的报告。报告围绕王林发教授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经历以及潜心学术开展学术研究的历程,给大家展现了一名科学家的人生轨迹。     王林发教授出生在上海市松江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对修理,制造小玩具感兴趣(handyman),后来在高考之后,意外地被分配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生物专业,从此与生物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博士毕业的王林发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博士。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一些致死的病毒上,像非典、埃博拉、亨德拉等,努力寻找这些病毒的传染源以及对抗病毒传染的方式。在长期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病毒的最终源头是一种独特的哺乳动物——蝙蝠。作为唯一可以飞的哺乳动物,翼手目动物具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包括更... MORE
魏文胜老师学术讲座

2018-12-08

 12月8日,学堂班邀请了北京大学的魏文胜老师,为同学们做主题为“Gene Editing&High-throughput Functional Genomics”的学术讲座。  在讲座的一开始,魏老师首先带我们回顾了DNA cloning技术的历史,以此做引子,引出了接下来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话题。下面,魏老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基因编辑工具:锌指核酸酶、TALEN、CRISPR/Cas9.  魏老师为我们介绍的第二种工具是TALEN.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定位信号序列(NLS)、含有 TALE 重复序列的 DNA 结合结构域和 DNA 切割结构域。其中核定位信号序列能保证 TALEN 正确入核发挥作用,另外两个结构域则确保了 TALEN 具有识别特定 DNA 序列并进行切割的功能。TALE 最早从一种侵染植物的病原体中被...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