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亦凡老师午餐会
2016-06-06
- 一件蓝色格子衬衫,一条花裤子,一双颜色鲜艳的球鞋,程亦凡老师就这样出现在学堂班的午餐会上,你很难把眼前这个人和“UCSF教授”、“冷冻电镜男神”这样的称号联系在一起。 在一个多小时的午餐会上,程老师的言谈让大家感受到他的思想,他的随性和他的自在。 关于成功和人生选择,程老师说,如果你把未来20年都规划好了,那你的人生一定很boring,他一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践行的。如果人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并且一直做下去也很好,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jump out of the comfortable zone。但是另一方面,程老师表示,他是因为喜欢电镜才选择了这一行,并不说他有所谓的远见。 程老师着重提到,“好奇心是最宝贵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看穿了。做科研是这样,和别人交流也是一样。他们那一代人,因为国内还不太发达,和外界接触的少,一到国外,对外国的文化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 MORE
- 2016春季学期午餐会
2016-06-05
- 5月14日,学堂班在生物新馆会议室进行了第一次午餐会活动,参加人员有刘栋老师和近30位学堂班同学。本次午餐会由4字班路瑶和林松韵同学主讲,两个报告的题目分别是:An in vivo CRISPER/Cas9-based gene muta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sp3 CH lamination catalyzed by Cytochrome P450。 两个报告的内容都十分生动有趣,由路瑶同学主讲的报告是2016年清华iGEM参赛队伍正在进行的课题,这个课题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目前十分流行的CRISPER/Cas9技术在酵母中建立一套基因突变的监控系统,通过CRISPER/Cas9对于mRNA的识别,以及下游致死基因的调节,从而清除系统中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虽然只是在酵母中进行实验,但这套基因突变监视系统有望在未来治疗癌症,衰老等一系列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林松韵同学的报告则是一种利用细胞色素P450活化sp3杂化的C-H 化学键的... MORE
- 2016春季学期第二次Journal Club
2016-05-14
- 5月7日下午,学堂班展开了Journal Club活动,本次paper的题目为microRNA regulation of fruit growth,由张泽睿、毛天杨、崔潇月、车希明、胡玉钊和叶明达这六位同学负责主讲。文章讲述了在拟南芥(Arabidopsis)的果实形成时由蛋白和RNA共同进行调节的过程。在介绍完拟南芥果实发育的各个阶段后,文章首先指出,APETALA2(AP2)能够抑制这一过程。 文章还发现,在拟南芥果实发育的某个阶段,AP2的promoter是active的,也就是说AP2基因发生了转录,但是发育却没有受到影响。在排除了存在其他的基因起到冗余性(redundancy)作用并且结合之前已经有报道的AP2 mRNA受到microRNA172(miR172)调控,作者猜想,在这个阶段,虽然AP2 mRNA确实产生了,但是miR172的存在使得AP2受到了转录后调控,抑制了它正常起作用... MORE
- 学堂班王立元同学获得第31届“挑战杯”特等奖
2016-05-14
- 学堂班三字班王立元同学的课题“基于果蝇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衰老表型的突变体筛选及机理研究”荣获挑战杯特等奖。这是生命学院时隔两年后,再次赢得“挑战杯”校级赛事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本课题由王立元同学独立完成,项目开始到获奖历时近一年。王立元同学利用在果蝇体系中构建的基于Abeta蛋白堆积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进行了大规模的突变体筛选,找到了两种能够挽救阿尔茨海默病衰老病症的基因突变;通过一系列行为学实验,揭示了Abeta蛋白堆积导致的衰老加剧和记忆丢失是通过不同的通路作用的;并在后续实验中利用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的手段,对两种基因的挽救机理作了初步探究。 “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清华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科范围涵盖信息技术、数理科学、机械控制、能源生化、基础建设、人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