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学院陈春来老师讲座
2015-12-17
- 2015年12月19日,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春来PI给学堂班的同学介绍单分子荧光显微成像的前沿研究。陈春来老师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取得本科和博士学位,随后去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5年回到清华大学担任PI。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发新的单分子荧光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工作机制的研究。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正着眼于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和相关调控。 在座谈的过程中,陈春来老师也是围绕着他近期的主要工作展开。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单分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大家对于整个图景有大致的认识。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应用这一项技术,可以使我们动态的看到大分子作用的过程。单分子技术主要包括4大类:single ion channel、原子力显微镜、optical trap和single molecule fluorescence imaging。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PALM和STORM。... MORE
- 与汤超教授座谈
2015-12-12
- 汤超老师,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1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86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也是我们本次科学家座谈的主角。 汤老师非常儒雅随和,他带我们回忆了他的专业选择之路。因为家中仅存的《十万个为什么》是物理卷而选择到中科大学习物理,因为芝加哥是个大城市、出过许多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选择芝加哥大学作为博士申请学校,因为同事的建议听了半年有关生物的组会、在一次讲座中忽然对蛋白质折叠有了兴趣而选择生物。汤老师觉得在人生中,很多选择都是充满偶然性的,本科时做的方向、读博士时专注的领域,都不一定是你将来一生的坚守。在汤老师的描述中,他的博士生导师Leo Kadanoff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提倡学生去自学,希望学生自己通过文献检索、与他人交流去发现... MORE
- 秋季学期第二次Journal Club
2015-12-12
- 2015年12月5日下午,学堂班进行本学期第二次Journal Club活动。本次JC由王新泉老师指导,选择的文献是A Stable trimetric influenza hemagglutinin stem as a broadly protective immunogen。二字班的六位同学共分为三组,从流感的病毒分类着手,介绍了如何通过改造血球凝集素的干部,开发能有效应对于突变情况多的流感病毒的疫苗,以及与疫苗效果相关的验证实验。 主讲人们准备充分,台下的同学们也认真聆听,关于如何验证疫苗效果、如何开发疫苗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在学堂度过了一个关于免疫学领域的充实的下午。 MORE
- 精准医疗和质谱学应用--邓海腾教授讲座
2015-11-28
- 2015年11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海腾教授受邀为学堂班全体学生做了以精准医疗和质谱学应用为题的报告。邓海腾教授以精准医疗为切入,介绍了质谱学的历史与发展,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质谱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此外,他还介绍了包括蛋白组学、脂组学、基因组学、糖组学等质谱学的其他应用。 邓海腾教授说,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索也在逐渐深入和系统化,他很高兴能有这样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学们也对邓海腾教授的报告颇感受益,会后的问答交流气氛热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