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秋季学期第3次Journal Club
2024-11-30
- 2024年11月30日,学堂班开展了本学期第3次Journal Club活动,共同探讨了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的David Baker教授所领导的工作,题为Designed endocytosis-inducing proteins degrade targets and amplify signals。该工作于2024年9月发表于Nature杂志上。本此的主讲人是杨天明、黄瑞宏、刘云、杨启羽、赵靖涵、李清雯,指导老师为刘栋老师。周帆老师与李珍老师也参与到汇报与讨论中。 主讲同学们和指导老师刘栋老师的合影 这篇文章通过引入de novo设计的蛋白质EndoTags,扩展了LYTAC技术降解蛋白质的应用范围。传统LYTAC技术通过融合天然配体,利用受体的内吞作用降解目标蛋白,但存在与天然配体竞争、化学修饰复杂等限制。EndoTags通过计算机设计克服了这些问题,能触发多种受体(如IGF2R、ASGPR等)的内吞,并实现靶向蛋白的降解。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EndoTags的应用场景。E... MORE
- 2024年秋季学期第2次学术沙龙
2024-11-23
- 2024年11月23日,学堂班举行了本学期第二次学术沙龙活动。在米达老师的指导下,11位2字班的同学和大家介绍了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工作“The discovery of microRNA and its role in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regulation”。本次学术沙龙围绕microRNA,分别介绍了microRNA的简介、发现历程,microRNA的生物合成、功能、调控,microRNA的进化、在脑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microRNA治疗方法等内容。 主讲同学们和米达老师的合影 首先,李晓宇同学为我们概述了microRNA的发现历史,介绍了Victor Ambros与Gray Ruvkun发现microRNA的关键论文。 李品豪同学和张王亿同学给我们介绍了microRNA的合成过程,李品豪同学从microRNA生物合成的角度介绍了经典与非经典的microRNA合成途径,重点介绍了DGCR8、Drosha、Dicer等组分的功能,并展示了microRNA多样的... MORE
- 2024年秋季学期第2次Journal Club
2024-11-09
- 2024年11月9日,学堂班开展了本学期第2次Journal Club活动,共同探讨了由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系的Samuel H. Sternberg所领导的一项工作。该文章于2024年8月发表于Science杂志,题为De novo gene synthesis by an antiviral reverse transcriptase。本此的主讲人是汪采菱、陈建宇、李炤甫、李岱举、徐歌远、何嘉艺,指导老师为杨扬老师。刘栋老师与周帆老师也参与到汇报与讨论中。 这篇文章介绍了细菌逆转录酶(RT)在抗噬菌体免疫中的新机制,揭示了与传统CRISPR-Cas系统不同的防御策略。研究以Klebsiella pneumoniae的DRT2免疫系统为例,发现其通过滚环逆转录合成串联cDNA(ccDNA)。这种cDNA由非编码RNA(ncRNA)模板生成,并在噬菌体感染时加速生产。ccDNA的转录和翻译生成几乎无止境的开放阅读框(neo基因),引发细菌生长停滞,从而抑制噬菌体的复制和传播。文章不仅阐明了RNA作为遗... MORE
- 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首届学术论坛圆满举行
2024-10-26
- 2024年10月26日-27日,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以下简称为学堂班)首届学术论坛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参加论坛的有全部在读的学堂班学生和来自国内外的30位学堂班校友,以及学堂班指导委员会的老师们。与会的学堂班学生们围绕前沿学术科研、职业发展规划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1909年,清华大学的第一幢建筑清华学堂破土动工。100多年后的2011年,作为培养未来杰出生命科学研究人才的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生命学院成立了以“清华学堂”命名的学堂班。今天,学堂班早年的毕业生中已有多位同学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担任了教职,也有的成为了杰出的青年企业家。 论坛由学堂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栋老师主持。生命学院院长、学堂班首席教授时松海老师首先致辞,对学堂班指导委员会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向所有参会的同学们送上深切的嘱托与美好的祝愿。随后,刘栋老师和大家一起重温了学堂班建立的初衷,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学堂班一... MORE